Yin Yang Tai Chi Title
八段錦 The 8 Brocade Qigong
Yin Yang

Return


歷史背景傳說

八段錦據說是流傳於12世紀,後來在歷代流傳中形成許多練法和風格各具特色的流 派, 它動作簡單易做,功效顯著。 古人把這套動作比喻為“錦”,意為動作舒展,如錦 緞般優美、柔順,又因為功法共為八段,每段一個動作,故名為“八段錦”。整套 動作柔和連綿,滑利流暢;有鬆有緊,動靜相兼;气機流暢,骨正筋柔。也有一說 法,認為“八段錦”是“拔斷筋”的別名。因為此功多為筋拉伸動作,意欲將筋拔 斷,而後人以為八式,故名為八段錦。

傳說中八段錦是由岳飛創制的,也有傳說八段錦是由唐代的鐘離權創造的,但這些 說法并不十分可信。在魏晉許遜的《靈劍子引導子午記》中,有關于“八段錦”鍛 煉方法的記載。但最早出現“八段錦”名目的是宋代洪邁著《夷堅志》一書:“政 和七年,李似矩為起居郎嘗以夜半時起坐,噓吸按摩,行所謂八段錦者。”說明八 段錦在北宋已流傳于世。八段錦自宋朝以來至今已有八百余年,在形式和內容上都 有較大變化,清末定型后,目前仍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鍛煉項目,對于 增強體質,延年益壽起著重要的作用。

著名宋代大儒朱熹(1130-1200年)對八段錦有一段生動有趣的記述:“ 愚四十年 前注《參同契》時,見呂四行八段錦,詫其老健,每竊笑之。逮今思之《參同契》 之學,實屬屠龍術,不如呂四行之宰豬術也。”朱熹酷愛《參同契》之學數十年, 晚年時倍感八段錦之學,优于《參同契》,他幽默地評价《參同契》為“屠龍術”, 八段錦為宰豬術,形象地描繪《參同契》為“楊春白雪,和之者寡”,八段錦在當 時屬于 “下里巴人, 和之者眾”。

現在流傳的站式八段錦,一般是來源于代梁世昌所編《易筋經圖說》的附錄《八段 錦》。但作者不詳。在1957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了《八段錦》一書,書中簡要敘 述了八段錦對人體的作用、鍛煉要領,并根据定型的八段錦歌訣,圖文并茂地詳述 由卓大宏、馬風閣、唐豪所編的三套立式和馬風閣所編的一套坐式的八段錦功法。 內容通俗易懂,發行印數極大,為八段錦的普及推廣作出了貢獻。